“双碳”目标下,海量的分布式光伏、储能、灵活负荷接入电网,它们如繁星点点,却给电网运行带来新挑战:位置分散、波动性强、难以协同。如何让这些“散装”绿电成为稳定可靠的电源?答案就是实现“可观、可测、可调、可控”(简称“四可”)。这不仅是电网安全高效运行的刚性需求,更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基石。今天,我们就从技术层面,精要解读“四可”如何在不同电压层级落地,以及安科瑞提供的专业支撑。
一、 “四可”精要:分层实现,精准管控
“四可”并非笼统概念,而是根据分布式能源接入的电压等级(高压、中压、低压),有着具体的技术内涵和实施路径:
高压层级 (35kV及以上) - 电站级管控
可观可测: 通过部署 SCADA/EMS系统,实时采集电站级的发电功率、设备状态、电能质量等核心数据,做到运行状态透明化。
可调可控: 要求配置支持快速响应的智能逆变器与配套储能系统(容量建议≥电站装机的10%),具备毫秒级响应能力,参与电网的调频、调压等高要求辅助服务。
安科瑞支撑: AcrelEMS企业微电网能效平台 或 Acrel-2000MG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 可担纲此层级的监控与能量管理“大脑”,配合高精度APM系列电表和智能通信管理机,实现电站级数据的精准采集、处理与上送,并为智能调节策略提供平台支撑。
中压层级 (10kV/20kV) - 馈线/台区聚合
可观可测: 利用安装在环网柜、箱变等关键节点的 DTU(配电终端),实现对多个分布式单元数据的汇聚与上传,掌握区域整体运行情况。
可调可控: 主要手段是配置 SVG(动态无功补偿装置),对区域电网的功率因数进行动态调节,改善电压质量,支撑电网稳定。
安科瑞支撑: ANet系列智能通信管理机 是理想的数据汇聚边缘节点(类似DTU功能),支持多种规约转换与边缘计算。安科瑞也提供专业的电能质量治理设备(如SVG) 及控制策略,集成到管理平台中,实现区域级的无功优化调节。
低压层级 (380V) - 用户侧精细管理
可观可测: 关键在于“秒级感知”。通过在用户侧部署智能电表,结合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通信网关,实现对海量户用光伏等设备发电、用电数据的实时、高频采集。
可调可控: 核心在于对逆变器的直接调控。通过光伏协议转换器,可远程向逆变器下发指令,调节其有功/无功输出功率。这是解决低压台区反向重过载(光伏出力过大导致变压器反向过载)等问题的关键技术。
安科瑞支撑: Acrel-1000DP分布式光伏运维云平台 是专为低压分布式光伏设计的“千里眼”和“遥控器”。平台通过接入智能电表数据和协议转换网关,实现对海量户用光伏的秒级监测。更重要的是,平台可远程下发功率调节指令(如降载),有效抑制台区反向过载,保障低压电网安全运行。
二、 “四可”实战:典型应用场景
“四可”能力如何解决实际问题?看几个典型场景:
电网调峰需求:
电网调度主站将调控需求分解下发。执行端遵循“先非自然人电站后自然人电站、先柔性调节(如降功率)后刚性控制(如停机)”的准则进行响应。安科瑞平台支持接收调度指令,并智能分配、执行调控策略。
台区反向重过载:
实时监测台区变压器反向负载率。一旦过载风险升高(如重庆某试点),系统可动态调节该台区下光伏的有功出力,有效削减高峰时段反向负荷(如试点成功削减峰荷20%)。安科瑞的低压方案是解决此痛点的利器。
电站超容发电:
若电站并网点功率持续超过允许值(如30分钟),系统将自动执行柔性降载控制,强制降低发电功率至安全范围,避免设备损坏和违规。
三、 安科瑞:分层赋能,让“四可”高效落地
实现“四可”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覆盖“云(平台)-管(通信)-边(网关)-端(设备)”的技术支撑。安科瑞凭借在用户侧能源管理领域的深厚积累,提供全层级、全链条的解决方案:
端: 高精度智能电表(APM系列等)、传感器、协议转换器,精准采集数据,执行控制指令。
边: ANet智能通信管理机等网关,实现数据汇聚、协议转换、边缘计算与安全传输。
管: 支持多种有线/无线通信方式,保障数据通道稳定可靠。
云: AcrelEMS、Acrel-2000MG、Acrel-1000DP等强大平台,提供全景监控、数据分析、智能预警、策略制定与远程调控功能。
安科瑞方案的价值在于:将复杂的“四可”技术要求,转化为稳定、易部署、可运营的落地工具,帮助新能源投资者、电网公司、用能企业高效管理分布式资源,保障电网安全,提升绿电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