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零碳园区从“政策强音”到“落地实战”:揭秘安科瑞EMS3.0的智慧赋能

零碳园区从“政策强音”到“落地实战”:揭秘安科瑞EMS3.0的智慧赋能

更新时间:2025-09-02  |  点击率:69

在"双碳"目标下,零碳园区作为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,正从政策蓝图加速迈向落地实践。国家层面政策密集出台,地方试点项目不断涌现。本文将系统梳理零碳园区的建设背景、标准案例,为园区低碳转型提供参考。

“零碳园区"的建设背景

2020年9月22日,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,中国力争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。

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/3,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70%以上。随着“双碳"目标的提出,工业、能源、建筑等重点领域亟需加速减排。园区作为产业聚集地,成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抓手。

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、设计、技术、管理等方式,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“近零"水平,并具备进一步达到“净零"条件的园区。

零碳园区政策发展脉络

2024年12月12日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,并提出了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的目标;

2024年12月13日,工信部决定要深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,实施工业节能降碳行动,建设零碳园区、零碳工厂,以促进工业资源的规模化和高值化利用;

2025年3月5日,“建立一批零碳园区、零碳工厂"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

2025年6月30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能源局发布《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》。

如何建设“零碳园区"

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,零碳园区建设已成为实现"双碳"目标的重要抓手。要推进零碳园区的申报建设,必须准确把握政策要求,了解建设零碳园区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任务。

建设零碳园区需要满足以下4方面基本条件:

一是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,视情可拓展至近年来新建设的省级新兴产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园区;

二是建设范围可以是园区整体,也可以是有明确四至边界的“园中园";

三是园区应在能耗和碳排放统计、核算、计量、监测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;

四是园区应在3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、环境事故或其他社会不良影响事件。

零碳园区建设指标体系(试行)

建设零碳园区的八大重点任务:

1.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。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,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,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,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、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,鼓励参与绿证绿电交易,探索氢电耦合开发利用模式。推动园区积极利用生物质能、核能、光热、地热、工业余热等热能资源,实现供热系统清洁低碳化。探索氢能、生物质等替代化石燃料和原料。

2.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。推动园区建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,深入推进企业能效碳效诊断评估,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和日常监管,淘汰落后产能、落后工艺、落后产品设备。支持企业对标水平和先进水平,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,鼓励企业建设能效工厂、零碳工厂。

3.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。鼓励园区加快自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,布局发展低能耗、低污染、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,探索以绿色能源制造绿色产品的“以绿制绿"模式。支持高载能产业有序向资源可支撑、能源有保障、环境有容量的园区转移集聚,探索深度降碳路径。

4.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。统筹规划园区及企业空间布局,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,促进能量梯级利用、水资源循环利用。健全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,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、余压余热余冷、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。

5.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。优化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设计,系统推进电力、热力、燃气、氢能、供排水、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。推动新建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、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设计建造。完善园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,加快运输工具低碳零碳替代。

6.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。支持园区与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,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,探索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机制,围绕低碳零碳负碳先进适用技术打造示范应用场景,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解决方案。

7.提升园区能碳管理能力。支持园区建设覆盖主要用能企业的能碳管理平台,强化园区及企业用能负荷监控、预测与调配能力,为碳排放核算、源网匹配调节、电力需求侧管理、多能协同互补、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等工作提供支撑。

8.支持园区加强改革创新。支持地方政府、园区企业、发电企业、电网企业、能源综合服务商等各类主体参与零碳园区建设,围绕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探索路径模式。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以虚拟电厂(负荷聚合商)等形式参与电力市场,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电力系统稳定性。

安科瑞微电网系统解决方案,通过在服务区的源、网、荷、储、充的各个关键节点安装安科瑞自主研发的各类监测、分析、保护、治理装置;通过先进的控制、计量、通信等技术,将分布式电源、储能系统、可控负荷、电动汽车、电能路由器聚合在一起;平台根据最新的电网价格、用电负荷、电网调度指令等情况,灵活调整微电网控制策略并下发给储能、充电桩、逆变器等系统与设备,保证企业微电网始终安全、可靠、节约、高效、经济、低碳的运行。

安科瑞EMS3.0综合能源系统

平台架构

AcreIEMS3.0解决方案概述

在零碳或近零碳园区建设中,“光伏+储能+充电"组合不可少的被应用到园区电网之中。随着新能源占比增加,园区的管理必须依靠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来实现碳资产管理、新能源策略控制、有序充电管理、能耗分析、设备运维等等。AcrelEMS3.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可以帮助园区有效的管理能源,其功能包括:

综合监控:实现园区变电站、光伏、储能、负荷、充电桩、环境数据的采集、监测、可视化展示、异常告警、事件查询、报表统计等功能;

智能控制:协同光伏、储能、负载等多种能源主体,动态规划智能策略,实现储能、光伏协调控制,比如计划曲线、削峰填谷、防逆流、新能源消纳、需量控制等;

能源分析:具备微电网能耗及效益分析、微电网经济运行分析、多维度电量分析,并进行日、月、年能源报表统计;

碳资产管理:企业碳资产管理功能,包括碳盘查清册、碳配额管理、碳排放分析、碳流向、碳盘查报告、碳交易记录等等。

功率预测:以历史光伏输出功率和历史数值天气数据为基础,结合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和光伏发电单元的地理位置,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库,实现光伏发电的短时和超短时功率预测,并经进行误差分析;同时对微电网内所有负荷,基于历史负荷数据,通过大数据分析算法,预测负荷功率曲线。

优化调度:根据分布式能源发电预测、负荷预测结果,并结合分时电价、电网交互功率及储能约束条件等因素,以用电成本最di为目标,建立优化模型,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解析微电网运行功率计划,系统通过将功率计划进行分解,实现对光伏、储能、充电桩的优化控制。

ACRELEMS 3.0配套设备